@七部让我泪奔的电影

单纯只想配合下这个周末清明节那份悠悠苦苦的心情,所以弄了篇能够让我哭崩窗台的电影列表。然而我很努力地翻回过去的记忆,却没有想象中那样看过很多的催泪电影,反之科幻血腥变态暴力的就一大堆,可惜它们并没有让我哭的理由。

Anyway,在茫茫影海中,我千辛万苦地终于选出了七部害我观后要灌水补充水分的电影。乡亲们,拴好房门,准备好纸巾(好像怪怪的),人类哭吧哭吧不是罪!

1· 飞屋环游记 Up (2009)
承认吧,当这一幕出现之际,眼泪已经淹过你的膝盖了。虽然之后的剧情没什么好值得哭的,但是单看老公公回忆着与太太相识相爱到失去的过程,就已经暖暖地打动了我们这群小孩的心。
撕心裂肺的程度:蚊子咬一口

2· 城市之光 City Lights (1931)
这是一齣默剧,讲述的是一个男人恋上一个失明的卖花女,夹杂了浪漫与幽默的闹剧,是二三十年代默剧的典型剧情。无声胜有声,就是这么一个境界。
撕心裂肺的程度:小脚趾踢到桌脚

3· 奇幻逆緣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2008)
这是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让我非常失仪态的在电影院大哭的电影,之后惭愧的沦为了朋友的笑话。《奇》讲述的是一个年龄逆转生长的男人和心爱女人的故事。电影从1918年一直走到2005年,在这漫长的八十七年间除了讲述两人间的爱情,还涵盖了二战等等的世纪大事项。即使过了那么多年,我仍旧没有勇气去重看,你就可以知道它有多大的杀伤力了。
撕心裂肺的程度:打破妈妈最喜欢的花瓶

4· 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
世纪催泪片经典之一。撇除Jack把那块(可以容下两个人的)浮板让给Rose那一幕,在那艘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舱里的人们已经为他们生命仅剩的几分钟做准备,比如那一对死也要死在一块的老夫妇相依偎在床上、那一个为女儿说故事的母亲、那选择用音乐弹奏生命最后一章的奏乐家们……导演能够以那么平实的手法带出了震撼人心的情怀,不哭就有鬼。
撕心裂肺的程度:生病还得上学考试

5· 两小无猜 Love Me If You Dare (2003)
最近才重看了这部法国电影,字幕翻译上好像有一点不够到味儿,可是即使不译法文,你同样能够感受到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境。其实它并不是什么生离死别到让你崩溃的那一类电影,相反的,电影是叙述着两个青梅竹马的小孩如何一路任性到成年,如何以游戏掩盖对彼此的感情。到了片尾的十分钟,就狠狠地践踏你那颗感情丰富又很脆弱的内心。
撕心裂肺的程度:心爱的玩具被当成垃圾丢了

6· 搭错车 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1983)
动力火车在《我是歌手》里唱了这部电影的插曲,勾起了我对它的回忆。电影描述的是个聋哑的老父亲以捡破烂为生,含辛茹苦地把养女给抚养成人,可惜当女儿成名后就迷失在绚丽的舞台,嫌弃自己寒微的出身。黄百鸣和吴念真用一个极端的悲情表达父爱的伟大,同时也探讨退役官兵和名利熏陶等等话题,绝对是中文影坛的代表作之一。
撕心裂肺的程度:家人在你眼前被僵尸撕成五截

7· 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电影的悲不是爱情的痛、亲情的苦,它隐喻着的是梦想、自由与友情的追求和自主。套用网路上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带有闹剧色彩的悲剧”。看着电影中的人物如何被制度化扼杀、被现实与强权吞噬,心中默默地淌着泪,感慨着我们在一个假自由的幻像笼罩下生存,无比唏嘘。
撕心裂肺的程度:吃了碗黯然销魂饭


买菜搭条葱精神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会作践自己,去看以宠物为中心的电影。不过如果你喜欢这样的题材,或许《马利和我》(Marley & Me)、《忠犬小八》(Hachiko: A Dog's Story)、《父亲离家时》(Old Yeller)、《导盲犬小Q 》会合你口味。
-

陪笑的女孩

有时候我很讨厌出席家庭聚餐,
一堆人围在窄窄的圆桌上,
假装对彼此的生活感兴趣。

当别人在言语间不小心或故意伤害了某人,
某人欲即场逃离泪奔却被左右两旁的人夹得紧紧,
宛如汉堡包中间那坨美乃滋,
把你的五脏六腑还有刚吞下的鱼翅挤完出来。

很多时候大家就仗着是家人的良好关系,
所以会更努力的想进一步做你最亲近的那个,
试图把你每日大便的重量也了解个一清二楚。

朋友
我是需要隐私的。

在你美其名关心的同时,
你有否想过你随便吐出的一句话,
会在无形中对当事人造成压力?
那种感觉就像佛山无影脚来无踪去无影那样往我的脸我的心肝脾肺肾狂踹,
把刚吃下的鱼鸡猪一并从我肚里强振出来。

结果回到家后我还要独自承受自责的后遗症。
你凭什么让我feel bad about myself?

如果我需要任何的建议,
我可以打个电话给我的心理医生,
或者社区的辅导员,
甚至是拜访佛堂的老和尚。

我其实还在努力的接受小白离开我的事实,
所以当在座的朋友们提起家中小狗有多可爱的同时,
你可否知道你就像把整锅烫得冒烟的热汤往我身上倒,
可是为了顾及你的颜面我除了要沦落到拥有绮红楼小姐的基本功(陪笑)的同时,
我也只能暗哑底地猛跺脚宣泄我被你伤害的悲痛,
还要离谱到感恩桌布掩盖了我的悲愤而没让你难堪。

所以我真的不喜欢应酬家人。

说明了是应酬,
那当然是指和外人的一种社交礼仪。
而对家人我选择自愿性的出席——
我爽我就去,
我不爽我就不去,
我不知道爽不爽我就站在门外,
省下让你看见我的苦瓜脸而不舒服,
然后又一个恶性循环的抱怨我不识大体,
随着就是到你不爽而口出恶言,
然后我很伤心然后我就Po文宣泄然后读者又对我的怨气翻白眼然后我又心理不平衡。

周而复始的,
真的很恶这样的一个循环。

我识大体,
我不把你当成外人应酬,
我让你有面子,
所以也请你放生我。

我真的只想好好的躲在家里角落啃面包。
-

@葬礼上的死亡 Death at a Funeral (2007)

每次一看到电影标题上有“死亡”啊“葬礼”啊之类的字眼,怎么样也会引起抗拒的心情,毕竟我们终究也是人(生龙活虎的那群),总会对死亡这一个那么敏感的话题有所顾忌;所以更甭说当“死亡”和“葬礼”摆在同一个标题上的时候,会让你主观地认为这一定是一部令人从头到尾哭得凄凄惨惨的生离死别电影,又或者是,I don't know,maybe类似死者从棺材里复活再到处肆虐的血淋淋僵尸电影。

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

虽然电影是设在一场葬礼中,但是你并不用担心自己会像孟姜女那样哭崩长城,或者反胃数天粒米不沾,《葬》基本上是完全的另一回事。电影固然没错是有一场葬礼,但是故事的中心是系在葬礼上各个宾客所诱发的滑稽事情。让我纠正一下,是荒谬离谱的滑稽事情。


Frank Oz这回暂时搁下配音,为《葬》导出一个惊喜,他以大家所忌讳的死亡话题掀开序幕,慢慢地介绍故事里的人物,融入了英式的黑色幽默,还有多个夸张震惊的情节,拼凑成一出在庄严葬礼上尴尬和疯狂的闹剧。

电影中每一个人物的戏份都分配得非常平均,他们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在这一个原本应该很严肃很悲伤的葬礼上一一上演,要有多荒诞就有多荒诞、多可耻就有多可耻。

《葬》触及的题材非常大胆——死亡、葬礼、迷幻毒品、同性恋、勒索、露体、屎尿屁——单看在短短的九十分钟内就轻松地制造出话题,就看得出剧组那一份为呈现笑果的野心,营造出了诙谐而不庸俗的片子。

即便这是我第二回欣赏,它仍旧能够令我喷饭大笑。当然,请紧记一点,这是英国版的,英。国。版。本不是美国版的。
-

@雪崩王子 Prince Avalanche (2013)

"True love is just like a ghost - people talk about it but very few have actually seen it."

《雪崩王子》以极简约、几乎没情节的方式,呈现出一个悠然、具诗意的故事。电影翻拍自2011年一部冰岛电影《世界尽头的养路工》(Either Way),由《雪》导演David Gordon Green 兼任剧本编写的工作。有别于他较早前的作品,这回摆脱了大型的制作、夸张的剧情、和虚华的演出,《雪》很实在很朴实地把大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

在1988年的夏天,Alvin和他女朋友的弟弟Lance一同为一条好似没有尽头的公路重新画上路标,工作是多么的无聊单调。全片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剧情,剧中并没有只大灰熊跑出来追捕他们,也没有半路跳出个公路杀手把他们绑架,它简单地籍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有大自然的景象洗涤我们的心灵。

Alvin,他是一个求安稳、憨厚踏实的男人,他渴望透过努力的工作能够为他和女朋友的生活作出改变;相反的,Lance是一个不务正业、慵懒、时刻追求刺激的城市小孩,他不安与现况、不肯承诺、也不善于表达,只渴望及时享乐,终日和一堆女人厮混。一个只想摆脱安静、听摇滚乐的小孩,和一个会走进树林、越过蜿蜒小径,享受大自然宁静的男人,在漫漫的工作里,南辕北撤的两人在彼此的身上好像学会了些什么。

除了他们两个,还有偶尔窜出来的卡车司机和一个戴着红色草帽的老妇人——这两个角色像是画中有画——那微醺的卡车司机说的话,看似有理却无意,古怪的对话中好像隐藏着人生哲理;还有那个徘徊在废墟的老妇人,好像只有Alvin和Lance看得见。有些人说,老妇人是个游离于树林中的鬼魂,也有人说她是司机逝去的老伴,该怎么样去诠释则因人而异。这就是电影的美,不是任何情节都得清清楚楚的画出来,留下一丝的思考空间,让你更懂得该如何去欣赏。


电影前前后后只出现过四个人(撇除片末的小孩们),虽然没有任何爆炸性的段落让演员们发挥所谓的演技,但是在导演的镜头下,那一份平实更徒添角色们的惆怅、无奈、和从容。

除了人物性格描写细腻之外,导演利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色,就像是整齐并列的树林、有节奏打落在车上的雨滴、泥壤上忙碌的蚂蚁、缓缓蠕动的毛毛虫、草丛里驴子与小黄花的邂逅、从云层中透出的阳光等等,为电影涂上一份简约、一份和谐。


———— 大爱Paul Rudd 浓浓的胡子。————
-

芒果猪肉

已经不记得曾经什么时候这里有过这么热了。

坐着的塑胶椅子好像开始蒸着我的八月十五,
搞得我只敢坐在椅子那没怎么热的边缘,
要嘛我将失去平衡重重的跌坐在地上,
要嘛入夜后我才惊觉塑胶椅已经和我融为一体,
要嘛就像老一辈的人说的“屁股长芒果”。
也罢   摆进冰箱雪它一夜,
明天消暑消暑。

房里的风扇咦咦地叫响着,
像是告诉着我它有多努力地在工作,
可是释出来的风却好像没什么散热的作用,
即使全身上下只有指尖冒着汗珠,
但是我可以感觉到五脏六腑已经淌着汗,
体内的血液也像火山岩浆开始滚烫起着泡。

或许再过多几许我的身体会像烫熟的猪肉那样慢慢掰开,
淋上酱油即可上盘。

芒果猪肉,
听起来挺好吃的。

在看着《春光乍泄》的时候仿佛可以听到头皮在呻吟的声音,
它好像开始按捺不住闷热的情绪,
企图一一地把发囊推出自己的毛孔……
难道我像小张一样拥有超乎常人的听力?

不,我猜我开始有幻听了。

家里的家具都被焗得烫烫烧烧的,
听筒是这样,
桌子椅子是这样,
就连床铺也暖烘烘的,
搞得我也有错觉自己跟着它们一并微微烫着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近视加深了,
感觉好像有人拎着一块透明的布在我眼前摇动,
怎的客厅地板上的蒸汽就像波纹那样都不规则地晃着,
远方的物体都以慢动作的形态像波浪般起伏着,
好像随时会有个风滚草飘进镜头里面。

我仍然是爱着这样的天气,
热爱着这样炽热的酷热天气,
但是我同时也恨不得把衣服皮囊给撕开,
把冰箱里那过年剩下十几罐的能量饮料全都倒入个大桶子里,
然后再一个炮弹跳潇洒地跃进里面泡上个半天,
让上千上万的气泡按摩我快干裂的肌肤,
渴了饿了就把口撑开大力地把还冒着气的饮料引进肚子里。

或许这就是一个锻炼我未来到非洲生活的一个演习,
只要我通过了这一个制水的大热天,
我就可以进阶到第二关——即使炎炎午后没电没水也不紧要,
像关公那样红着脸地过关斩将,
一步一步踏入我梦里的大草原。
-

@重庆森林 (1994)

California Dreamin' 这首歌就像吗啡一样,那带着摇滚而恍惚的音乐和歌声,让我开始堕入这难以自拔的深渊,死心眼地按着重播键,不断地重复又重复地听着哼着晃着,脑中也开始不自觉浮现出王菲跟着音乐随意摆动身子的画面。

因为一次在网路上看到一幅林青霞穿着米黄色风衣、顶着副金色假发、和一副红框墨镜的截图,她像幽灵一样坐在吧台上,指间夹着根菸,昏暗的灯光下映得她如此的神秘,顿时吸引了我,于是我看了《重庆森林》。

王家卫继史诗神作《东邪西毒》后,拍出了这一部充满着嬉皮感的都市爱情电影《重庆森林》。和其他爱情电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王家卫独特的拍摄风格远远盖过了故事本身的魅力,那睿智的独白和充满艺术的拍摄方式,让人看完之后也不禁反复细嚼电影的每一幕。和离不开动作警匪题材的香港电影相比,在芸芸的枪林弹雨下,《重庆森林》就犹如一抹清泉,暖入人心。这种电影,并不是一次就能够看透的。

《重庆森林》的英文译名为Chungking Express,分别代表着电影第一个故事里,林青霞居住的重庆大厦,以及第二个故事中,王菲工作的速食店Midnight Express。同时,《重庆森林》也寓意着混凝士森林,人们在拥挤喧闹的城市里,即使人口稠密,但是讽刺的,大家都是孤独的一群城市人,生活在自己内心的一群城市人。

《重庆森林》分成两个部分,围绕在两个警员未完的爱情故事,而饰演警员的金城武和梁朝伟基本上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可是他们都拥有害相思的共同点,在被抛弃后他们遇上了足以令他们爱得彻底的女人——金城武爱上了饰演冷酷毒贩的林青霞;梁朝伟爱上了在速食店打工的古怪女孩王菲。

王家卫在电影中应用了摇晃和万花筒的拍摄制造出阴暗、模糊的唯美画面,尤其是在林青霞与一群外籍人士追逐的画面,在与野兽紧张搏斗的同时拍出了林青霞的孤独无助美,搭配着诡异的音乐,她强悍冷艳的性格散发出幽幽的忧伤气质。

金城武被女友甩了,他一方面苦苦等待着她回心转意,一方面另寻女伴,消极的同时也带着份伤感。他游说着自己,为自己设下一个期限,时间一到他就不再停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道尽了痴男怨女的无数心声。
不同于金城武,梁朝伟并没有及时走过情伤,忽略了身边默默喜欢着他的王菲。他饰演的痴情男人,不愿接受女友离开的事实,不敌寂寞地开始和公寓里周遭的物体对话,仿佛籍此安慰着自己,他那股孤独寂寞的神情引起了同样孤独的我的同感。在慢镜头下的梁朝伟眼神落寞忡忡,背景的人们匆匆的来往,更凸显出了他那一份等待的无奈。

电影中的“梦中人”,是王菲翻唱爱尔兰乐团The Cranberries的 “Dreams”,无比贴切地描绘出她的角色,“我仿似跟你热恋过,和你未似现在这样近”,她把暗恋着梁朝伟那一份单纯的感情投射在似梦非梦的行为里,潜入了梁朝伟家里偷偷替他打扫,幻想着自己是女主人,拍得像MTV那样,旖旎梦幻。当你爱上了一个人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绮丽迷茫。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

I'm truly 赶鸡 you

在失业的这几个月里面,
我似乎没干过任何可以名留青史的大茶饭,
顶多只是像幽灵一样出没在家里各个角落,
像个疯子握着厕纸卷筒在空中任意挥动,
缠绕着家里每一个家具摆设。

无论是三十五度的炎炎午后还是冷峻的大雨天,
我开始养成了一个午后习惯,
没有Afternoon Delight的隐喻欢愉,
我只是喜欢在电脑前摆着一杯冒着烟的黑啡,
一边听着歌一边回忆看过的电影,
这渐渐成了我午后的作业。

开始喜欢上这样的生活作息,
一切随缘以待,
不再去想究竟自己当年有否选错专业,
反正人不错过枉少年,
趁着年轻多犯点错多做错些决定,
总比在四十二岁的时候才惊觉一切迟得太过荒谬。

其实不时犯下错也不是什么大罪大恶。
偶尔恍神把装有咖啡精的杯子再加入咖啡乌包,
偶尔和一万三千公里外的人谈场远距离的恋爱,
偶尔穿着套荧光色的运动服到巴刹吃个闲早餐,
偶尔对着牛一样的朋友弹着他们听不明的琴谱,
偶尔严厉审问父母当年不让我冲出亚洲的理由,
偶尔写些没教育意义又会得罪别人的狗屁东西,
在某个程度上无疑能够调和那枯燥的心情。

错与对的判断原本是一个很私隐的东西,
但是外人总喜欢插一只脚进来搅和,
他们根据了自己心中的秤衡量你的行为,
进而再作标签。

这个社会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假正义的闲人,
倘若你并非当事者,
那你凭什么主观地判定人家的抉择是错还是对呢?

这一生是属他的,
那就由他自己去主宰每一个决定,
他不是一定得依照你的模式去生存,
错或对的结果都是让他成长的历程,
我相信不依照你判定他会生活得更好。

所以谢谢您无谓的好意,
不过我真的不想听你吹嘘自己当年的威水史因为我对你有负一百的兴趣,
更不想知道你邻居的八姑婆的表弟的女儿的隔壁班同学有多厉害,
待你们百年归老有人为你们写传记的时候再寄一本给我吧。
我不需要你来告诉我如何定义对和错,
什么时候应该用筷子什么时候应该大便什么时候应该感激你。

请收起你自以为是的审判能力,
不然有一天我可能真的会把你像鸡那样驱赶出境(所谓的赶鸡),
然后再小李飞刀你那张肮脏的嘴巴。
-

@夺命凶灵 Scanners (1981)


好纠结,不晓得从何开始。

就先聊导演吧!《夺》的导演是David Cronenberg,倘若你也是科幻电影的热血分子,那就必定熟悉他的作品,尤其是七八十年代他执导的电影,几乎都成了经典,其中以科学作基础的就有《狂犬病》(Rabid)、《录影带谋杀案》(Videodrome)、《变蝇人》(The Fly)、《孽扣》(Dead Ringers)等等。

“Scanners”,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我们日常用以扫描文件的机器,它所指的是一群拥有心灵感应术的人们,他们不仅可以听见周遭人们的想法,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控制他们目标的意识与行为,譬如简单的肌体动作,至心跳频率甚至是侵蚀大脑。就因为能够像扫描器般阅读你的思想,他们因此被称为“扫描人”。

片中的Revok是一个变节的神级扫描人,他招兵买马,企图组织一支强悍的扫描军队统领世界。医生Ruth 就利用同样拥有扫描能力的男主角Vale替他剿灭Revok领导的地下组织。随着故事的发展,Vale发掘到这一场阴谋的源头。

《夺》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片里充满了创意的特效化妆,在那个年代的科幻电影靠的并不是CGI,单纯的透过鬼斧神工的化妆技巧就能够把画面的质感提升,逼真得令人啧啧称奇,即使这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而这一切就得归功于“化妆教父”Dick Smith的狂想,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扫描人头颅爆炸那一幕,还有片末两大主角互飙超能力的终极搏斗,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多么的令人心生畏惧。




撇开那令人惊叹的化妆特效,其实电影的进展较为拖沓缓慢,整体上的节奏并没有达到科幻惊悚片该有的紧凑,在叙事方面也较为生硬,但是胜在故事题材新鲜,同时对恶角Revok的描写也非常细腻,让人有追看下去的动力。值得鼓掌的是,电影的剧本编写与拍摄是同时进行,在这么短促的时间内能够完成这部对日后同样类别片子有重大影响的电影,导演果真是,神啊!

另,电影在结尾的部分也处理得非常好,有别于大部分电影“都懂是这样的啦”的可预知结尾,它留下一个想象空隙,即使电影落幕了,也让观众一再回味电影的每一分钟,从中探求一些蛛丝马迹,自行去思考与编写结局的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