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另类爱情电影

1·深闺疑云 Suspicion (1941)
一部出自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孤僻恬静的女人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个花花公子,在赌气的情况下匆匆和他结婚。婚后却开始发现丈夫懒散嗜赌充有钱的真面目,开始怀疑丈夫是看中了她富裕的身家而接近自己,成天疑神疑鬼,担心丈夫会杀害自己谋取财产,纠结在爱与疑之间。电影的悬疑感铺排得宜,紧张的氛围一直蔓延到电影的最后,无疑让你的肾上腺素破表,而最具代表性的一幕莫过于午夜的牛奶。
卖点:电影的最后三分钟才掀开丈夫的底蕴。

2·捆着我,绑着我 Atame (1990)
《捆着我,绑着我》是一部西班牙电影,导演是我最崇拜的Pedro Almodovar,他的风格就是标榜着大胆奔放,探索欲望的话题永远都是那么鲜明激昂,富有着西班牙热情艳丽的色彩。电影围绕在落魄女演员被一个刚从精神病院释出的粉丝绑架的故事,从最初对他的恐惧,到最后慢慢爱上了绑架自己的男人;而男主角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找一个妻子,组织一个家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他绑架了女主角以后也坦直地告诉她“我绑架你是为了让你有机会了解我,因为我敢肯定你会爱上我,正如我已爱上了你……” ,象征在爱情里没有所谓的规则和特权。电影戏中有戏,戏里的剪辑师认为女主角的B级恐怖片更像是一出爱情片,正如《捆》一样,看似让人心惊的绑架囚困,其实却是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
卖点:Antonio Banderas Antonio Banderas Antonio Banderas Antonio Banderas Antonio Banderas Antonio Banderas Antonio Banderas

3·时光倒流七十年 Somewhere In Time (1980)
其实《时光倒流七十年》里的爱情故事桥段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已经层出不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男人穿越回到了以前追求一个一见钟情的女人。电影中的女主角确确实实是气质超凡,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脱俗仙子,难怪让“超人”一见难忘,想尽办法也要回到七十年以前和她共谱恋曲。电影最后一幕何其凄美,是我最喜欢的结尾之一,像梦一样萦绕脑海中。
卖点:帅气超人为了一个老婆婆而飞回了过去。

4·相见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在寂静的夜里于火车站相遇,展开出一段炽热却短暂的婚外恋。电影拍得唯美细致,可以感受到女主角对这个意外闯进自己沉闷生活的男人的挣扎和不舍。片中主角唏嘘的恋情让人怜惜,往往短暂的激情才是最刻骨铭心。在不合适的时机遇上了对的人,就以前和现在的人会做出怎么样的决定有着一个明显的对照,看出了时间如何改变人们对爱情与家庭的态度。
卖点:同时代表重逢和离别的火车站刻画出主角们绵绵的期待与惆怅。

5·魔岛仙踪 Joe Versus the Volcano (1990)
因为一个不治之症,男主角愿意把自己剩下的生命卖给一个富商,交换条件是作为祭品跳下一座火山,而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他遇上了三个长得一模一样、只有发色和性格上有差异的女人。其实电影所要表现的不单单只是表面上那荒谬的爱情故事,如果你耐心地去抽丝剥茧,它其实还有很多令人发笑和感意外的细枝末节。
卖点:一课荒唐的生命入门课。

6·鬼夫 Pee Mak (2013)
《鬼夫》是去年的一部泰国电影,一向以来我都培养不了看鬼片的勇气,可是正因为这部电影巧妙地结合了惊悚、幽默、和浪漫在一体,均匀的表现出各个元素,即使你像我一样抗拒鬼片,也会愿意为它跨出这沉重的一步。《鬼》未必是你看过最阴森恐怖的鬼片、最荒谬的喜剧片、或者是最凄美浪漫的爱情片,可是电影利用了爱情喜剧包装一个鬼故事,无论故事情节有多老土,配合上演员夸张浮夸的演出(虽然在那一个战争年代的背景下,人物们的发型有点过于“潮流”的感觉),意外地带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效果。
卖点:它是一部会让你落泪的鬼片(当然不是被里面的鬼吓哭)。


买菜搭条葱精神
一段复杂忘年恋《毕业生》(The Graduate);有意识的僵尸如何爱上人类 《温暖的尸体》Warm Bodies;小孩之间最纯真的情谊《月升王国》 (Moonrise Kingdom)。

@天生杀人狂 Natural Born Killers (1994)

作为一部犯罪片,《天生杀人狂》 除了动作场面上的震撼,还难得地带着浓浓的视觉效果,这是导演Oliver Stone的招牌风格。

电影是叙述着两个同样经历了不愉快童年的情侣,在私定终生后开始亡命天涯,旅程中展开了肆谬的杀人狂欢,同时也披露了不负责的媒体如何消遣犯罪分子,散播一种恶性崇拜的思潮。
《天》全片贯穿着多重复杂的剪辑与拍摄手法,为原本已经重口味的电影添上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部电影更具艺术层次和意境,营造出了狂妄和恍惚的效果。只要稍微不留心,你就会错过了重要的环节。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电影中不时穿插的闪切和黑白画面,它们代表着的是人物在那一刻的表面与内心截然不同的感觉,以突然蹦出迅速掠过的画面,带出强烈的震撼和冲击,除了更全面完整的分解人物的多面情感,导演更籍此用以操控观众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让观众更能够贴切的探窥主角们的心理状态。

除此以外,在电影中也看到了动画片、彩色滤光、背投影像、慢镜快镜、广告置入等等的运用,制造出一种似真似假、是梦非梦的气氛。而当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利用处境喜剧的幽默叙事方式,为观众介绍女主角紊乱不正常的家庭,以及如何和男主角邂逅一见钟情。导演正正是利用轻松的处理手法把一个不寻常的家庭阴暗面呈现出来,让处境剧外的观众不时传来的掌声和笑声达到了缓和的作用。
就像很多大师级导演一样,Oliver Stone利用单一颜色的滤光,反映出当事者的心情:红色代表着愤怒与邪念、蓝色代表的阴谋与质疑、黑白代表的无情感、还有绿色代表的心理病态与不安。

《天》除了是一出集中在扭曲浪漫的犯罪悲喜剧片,它同时也是讽刺着当今社会的行径,引申出让人深思的地方。剧中的狱长、警探、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名为利是可以如何的自私自利,通过了这三个人物嘲弄现今所谓的民主与自由,比如媒体如何为了达到高的收视率而不择手段,把暴力与犯罪渲染成一种英雄文化,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一辈的人)把杀人犯当成偶像膜拜。
片中的随性杀人行为也只不过是一种象征的手段,男女主角就是利用这样的行径作反抗,不耻这个社会的虚伪与邪恶。到了片末的时候,男女主角一家和乐融融的画面则让人为之动容。导演说,其实到头来《天》并不是一部悲剧,它是一部对未来有展望的电影,它追求的自由,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同样类型的电影还有《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真实罗曼史》(True Romance)。
-

@内布拉斯加 Nebraska (2013)

先秀一秀这部电影有什么巴闭(厉害)之处:去年在康城电影节首映并大获青睐、是部黑白片、没有什么超级大卡士衬托、被提名并囊括多项大奖、并且在今年的奥斯卡上角逐六大奖项。

《内》以一个孤独老人在大道上幽幽漫走掀开序幕,描述一个年迈的父亲深信自己赢得了一百万美元的彩票大奖,为了领取奖金一而再出走,企图一个人从蒙大拿步行到内布拉斯加。即使两个孩子和孩子的妈都怒斥他不理智的行径,但是他的固执最终让幼儿投降,陪着他一起去领奖。老父亲走起路来摇摇坠坠的,就像个会随时被大风吹散的稻草人般虚弱,却因为他的固执和别扭,编织出一段温情感人的旅程,而就在这个麻烦累累的旅程上,拉近了这对父子的关系。

导演Alexander Payne特别以黑白片的方式呈现,希望能够为这部剧情片带出一个现实以及不易让时间洗涤的面貌,加强了电影的朴实感和现实感。黑白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比彩色电影带出更有力的叙事能力,它不仅仅能够突出现实的本质、逼真与冷酷,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传达当中的意义和价值。黑白片更容易唤起观众对这么一个情景的感情和记忆,即使那是再细微不过的感情。加上不少的自然景色贯穿全片,真实的呈现出美国中西平原的辽阔旷野,那黑白色调的如诗如画,让人看了有心静体松的感慨,不禁昂首仰叹。

除了美国中西平原的沃野千里,在片里处处都是美国的特色文化景物,如拉什莫尔山、汽车旅馆和小餐馆、公路旁漫无人烟的荒地沙漠、公开式的卡拉屋企、人烟稀少的小镇、公路上奔驰的摩托骑士等等,让我歇斯底里想到美国流浪的心再次复燃。

本片里有着不少令人会心一笑的情节——两父子在火车轨道上寻找遗失的假牙、老母亲在墓地上对故人的怀念和调侃、兄弟俩潜入仓谷中盗取压缩机、老父亲从医院里偷溜了出来——幽默地在写实中渗出了对生活的唏嘘。

《内》以亲情作主轴,描绘出父子间抹不掉的鸿沟,亲情关系之间的奥妙,就透过了短暂的相处,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感情。片中每一个角色都被雕塑得细致十分,他们每个代表着在现实生活上我们所会际遇的人们,那可以是你的邻居、亲朋戚友、甚至是你自己,就比如难以应付的老父亲对事物的固执与别扭、母亲的豁达和损人的幽默、孩子的冷漠与无奈、亲戚们的贪婪与奉承等等。电影并没有滥用温情牌来催谷观众感情的泪腺,以适当的叙事与拍摄手法让人陷入反思,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身边的人物和故事,尤其是以孩子的身份出发。片中老父亲的执着是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孩子们却理所当然的接受一切,让我们在反省的同时,也学习该怎么付出与无条件奉献。

@希德姐妹帮 Heathers (1988)

八十年代啊,那璀璨的八十年代。John Hughes和Rob Reiner引领的轻喜剧片总是可以优雅地杀出重重科幻与动作片。那时候我还在排着队喝孟婆煲的汤,准备着轮回投胎。

那时候众多的teen movies里,Michael Lehmann以黑马的姿势弄出了《希德姐妹帮》,它是其中一部令我流连在八十年代电影的原因之一,黑色幽默、颜色上的突出应用、镜头的变化,还有那一份只属于那个年代既迷蒙却又怡然的画面,就已经能够俘虏我的心了。

电影描述的是Veronica为了在“强者生存弱者殇亡”的高中森林求存,于是靠上了校园最受欢迎的姐妹帮。同时间她又遇上了有反社会倾向的JD,让她陷入了报复与谋杀的漩涡。这里的高中,正是代表着现实的社会,它所谓的生存法则就是让你逐步迈向自毁的原由。
虽然《希》为一部黑色喜剧片,但是它正正透过像这样一个扭曲荒谬的故事,探索青少年对生命的迷惘与焦虑,深究从而衍生的自杀风气现象,聪明地让原本是沉重严肃的话题,添上一份幽默和讽刺。在片首与片末可以听见两个不一样版本的《Que Sera, Sera》,“世事不可强求”,悠悠地带出了电影的主题。

电影集合了《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的随性疯狂肆杀,《真实罗曼史》(True Romance)的任性爱情,《火爆浪子》(Grease)的校园帮派,恰到好处的剧情铺排,不矫情,没有过分的暴力和血腥,也没有不切实际的甜蜜烂漫,它因此自成一个别树一帜的校园电影。

Christian Slater 就像是年轻版的Jack Nicholson,狂妄叛逆。Slater与生俱来的诡秘气质,是那么的神秘又令人生惧。相信我,只要你一跌进他的双眼,你就注定成为他的傀儡。即使他叫你从三十九楼跳下来之后再为他跳一支舞,你也会照着办,理论上那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就是他那一个撒旦的调调,即使你的躯壳已成了抹匀地面的肉酱,但是你的灵魂依然能够为他而生为他而舞,那是多么的丧心多么的疯狂啊!

Winona Ryder 是我的girl crush第一名(雀跃尖叫着),清新脱俗之余还带着一份邪恶。JD的愤世嫉俗和Veronica的多愁善感,这样互补的形态搭配堪称是完美到令你窒息。感激当年制作人选用Slater而非Brad Pitt,还有Jennifer Connelly推掉了女主角的邀约,否则现在看着的,可能只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个振奋的狂想曲。
据说电影最初编写的结尾因为过于黑暗而被弃用。遗憾的是,影迷们没办法看到天堂的高中舞会,不过去年的《大明星世界末日》(This Is the End)有着雷同的结局铺排,即使戏路不同,但总算也了我一部分的心愿。
-

@街角的商店 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

我特别喜欢《街角的商店》,或许因为这是我紧接着《云端情人》(Her)后看的电影,两者相较之下,《街》的老式浪漫比起《云》里那高科技得来却有点超现实与荒诞的爱情故事来得踏实。或许,我就是喜欢老一派的浪漫。

在电影中,男女主角同在一家礼品店上班,彼此不晓得对方就是自己心仪的笔友,在共事上更经常磨擦与斗嘴。导演为这一段斗气冤家的情节另外塑造出不同的小人物衬托,通过了他们在小小的礼品店里的互动,把他们各自潜伏着的负面情绪以轻快欢愉的节奏呈现出来。

《街》里的男女主角他们不曾见过彼此,也不晓得彼此的姓与名,单单透过书信的来往,而彼此认定了对方。这就是我喜欢的浪漫,那么的感性、那么的朴实、那么的迷人。
以前的浪漫爱情喜剧,就确确实实的是浪漫爱情喜剧。他们着重在故事上的铺排,比如主角们如何邂逅然后堕入爱河,一层一层地把他们的故事铺叠出来,利用演员们的演技把背后的意义传达给观众,卖的不是弹力强的胸脯,不是油亮亮的腹肌。近年的浪漫爱情喜剧多数旧桥新拍,加入大量二十一世纪离不开的科技元素打造一个科技爱情,过分着重在发展科技而最终忽略了故事主干,反而因此失真了。

现在的浪漫爱情喜剧,多是所谓的Chick-Flick,他们注重的是大卡士、厉害的场景设计、还有眼花缭乱和昂贵的大制作,要多虚华就多虚华,要多奢侈就多奢侈,故事主线反而沦为了衬托品。观众在意的,已经不是故事背后的讯息,而是男主角的人鱼线和女主角的潮流装扮。剧本松散和没有明确的主线,企图让那几张漂亮的脸孔还有浮夸不切实际的桥段盖过电影。如果我要的是美色,倒不如我直接翻阅时尚杂志好了。

或许对于现在2014年,大家对浪漫的定义和以前不同了,就像歌词里所写的,有的渴望得到一枚钻戒,有的渴望收到三打玫瑰花,有的则渴望平平淡淡的相依生活,所以以《街》这样一个用书信作浪漫泉源的故事,在这一个什么都要物质上的满足,什么都要立马及时的科技年代,它就无法喂饱这一群科技/物质怪兽,即使是1998年改编成的网路时代版《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现在也略显过气。

但是在追求快的同时,人们已经开始遗忘,什么是真实的美。如果一天你收到一封信函,那一份愉悦感我相信并不是一通Whatsapp简讯或者脸书留言所能够给予的。实实在在握在手中的信件,在字里行间里,你能够感受到写信人的心思,一字一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那都是诚恳富意思的。更别忘了,写信人愿意花时间把邮票给整齐地贴上,写上你的地址再把信投进信箱里的举止,意义更胜千封万封的电子讯息。比起荧幕上冷冰冰无法触碰的文字,即使是一篇旷世的千字情书,它也不外乎是电子信息。It's the heart that matters.

《街》里男主角把情夫骂得狗血淋头那一幕,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多么的大快人心。以前的电影,即使双方是很激动地在谩骂与奚落对方,在没有任何的粗言畏语下也能够机巧幽默地把那一份恨意表达出来,他们能够把一场紧张怨恨的情节拍得诙谐的同时也尽显得体。现在,先不论短短的九十分钟里有多少句粗口,只要电影中一个人骂“Fuck”,观众就会咝咝地笑出来,“Fuck”这一个字有笑点吗?

速食年代把传统的浪漫给纤灭了。问世间情为何物,还有谁愿意拿起笔来写封信呢。
-